Duration 1:54

陈少亭 紫砂壶作品展 非遗文化手作

1 148 watched
0
6
Published 25 Dec 2019

陈少亭(1875-1953年),字颖川,号羽林逸人、於陵子,清末民初陶刻名家,宜兴西乡人,他是近现代陶刻大师任淦庭的师兄。陈少亭出身陶艺世家,其父陈伯亭为清末紫砂陶刻名家,善制壶,精陶刻,并首创陈氏独门陶刻凿砂、镂砂、透雕工艺。 陈少亭幼时聪慧过人,在宜兴有“灵童子”之美誉,他读古文习碑帖临花鸟,传统文学功底深厚。16岁师从金石书画名师卢兰芳,是任淦庭的师兄。在名师的指点下,技艺大进。1916年后,陈少亭先后在吴德盛公司及铁画轩公司担任技师,在紫砂高档品上进行陶刻。1929年宁杭公路通车,道路途径宜兴,当时的吴德盛店主吴汉文常邀书画名家与民国政要到公司留下墨宝,并由陈少亭进行镌刻。 《(江苏)陶瓷工业志.特种工艺陶瓷.紫砂陶器》:“陶刻艺人陈少亭,曾与蔡元培合作,为树桩盆景刻。盆景呈深褐色,参差堆贴三个数疤,两处脱皮露胎,造型生动。盆两壁刻字,一面是蔡元培题诗,全文是:‘不使宝山空手回,濒行竞选赠盆栽,花神未必增惆怅,迄得君家衣钵来。岳渊主任属,蔡元培。另一面题记:‘黄氏植场’四字隶书较大外,其余小字做行书。其布局均匀,用笔潇洒,刀路神韵道劲,文雅清新,为传世精品。” 陈少亭深得中国书画的精髓,陶刻立意深远,书卷气十足,刀法秀丽,清新高雅,为时人和后人称颂。抗战后,窑场败落,为生活计,陈少亭只能弃艺从医,故晚年作品较少。 这里引用一个陈少亭陶刻的典型花盆来说明他深厚的陶刻功力。 盆的泥料是纯段泥,非常细润光滑,属于民国较好的段泥。盆全手工制作,圆型,直壁,直口,圈足,圆孔。简洁是此盆的最大特点。

Category

Show more

Comments - 0